《资本论》第二章货币和商品流通 读书笔记
货币的职能
价值尺度
一切商品作为价值都是人类劳动的物化,本身可以相互比较,能用同一个特殊的商品来计量自己的价值,这个特殊的商品就成为它们共同的价值尺度或货币。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表现价值,不是实现商品价值,所以并不需要真正的货币,只要有观念上的货币就可以了。
比如金和银作为货币,它们的价值尺度是不同的,表现的价格不同。
流通手段
货币的流通只是商品流通的反映。
商品的交换过程是在 商品——货币——商品 的形式变换中完成的
作为商品流通的中介,货币取得了流通手段的职能
商品流通的结果,是由商品本身的形式变换引起的,并不是由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职能引起的。
商品在流通中走出第一步后就退出了流通,货币相反,作为流通手段不断地留在流通领域,不断在那里流动。
货币的流通表现为互相对立、互为补充的阶段,即使用的形态转化为价值形态。货币流通缓慢,则表现为这两个过程分离成彼此对立的独立阶段,表现为形式变换的停滞。
流通手段量:就是货币量,这里指的是一定地区或者国家的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
流通手段量与商品价格、流通商品量、货币流通速度相关。
货币贮藏
贮藏货币的目的不是为了使用价值,而是为了交换价值,把货币作为随时能购买一切商品的手段来保存,以便积累更多的社会财富。
李嘉图认为,从长期来看,价格反映了生产成本,可称之为“自然价格”。自然价格中的人力成本,是劳动者维生所需要的花费。劳动者维持自身生活以及供养家庭的能力,不应取决于其工资的货币数量,而应取决于这笔货币所能购买的实物和必需品的数量,即货币的实际购买力。
支付手段
随着资产阶级社会的发展,作为独立的致富形式的货币贮藏消失了,而作为支付手段准备金形式的货币贮藏却增长了。
世界货币
世界货币执行一般支付手段的职能、一般购买手段和一般财富的绝对社会化身的职能。但是最主要的职能是作为支付手段平衡国际贸易差额。金银充当国际购买手段,在各国通常的物质变换的平衡遭到破坏时发挥作用。
每个国家为了国内和世界市场的流通,都需要有准备金。在世界市场始终需要真实的金和银。
货币转化为资本
商品流通是资本的起点。商品生产和发达的商品流通,即贸易,是资本产生的历史前提。
物质上看,商品流通是各种使用价值的交换。撇开商品流通的物质内容,撇开使用价值的交换,只考察这一过程所造成的经济形式,会发现,货币是这一过程的最后产物。这个最后产物是资本最初的表现形式,资本在历史上起初是以货币形式——作为货币财产,作为商人资本和高利贷资本,与土地财产相对立。
货币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但是货币本身并不是资本。它必须是出现在商品市场、劳动市场、或货币市场上,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转化成资本。
货币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的区别,首先只是在于它们具有不同的流通形式。
- 商品流通直接形式是W-G-W,商品转化为货币,货币再转化为商品,为买而卖。
- 而另一种形式G-W-G,货币转化为商品,商品再转化为货币,为卖而买。在运动中通过后一种流通的货币转化为资本,担负起它作为资本的使命。
第一种循环中,开始是一种商品,最终是另一种商品,它退出流通,转入消费,货币充当过程的媒介。最终目的是消费,是满足需要,是使用价值。
第二种循环中,开始是货币,最后又返回货币,商品充当过程的媒介。这一循环的动机和目的是交换价值本身。
G-W-G过程之所以有效,是因为两极有质的区别,二者都是货币,但是量有所不同。最后从流通中取出的货币,多余起初投入的货币。
例如:100镑买的棉花卖100+10镑,即110镑,因此过程的完整形式是G-W-G’。其中的 G’ = G + ▲G,即等于原预付币额加上一个增值额。我们就把这个增值额或超过原价值的余额叫做剩余价值。这个公式是在流通领域表现出来的资本的总公式。
这一运动有意识的承担者,货币的所有者变成了资本家。占有使用价值,满足需要的手段。作为资本的货币流通本身就是目的,只是在这个不断更新的运动中才有价值的增值。因此,资本的运动是没有限度的。
总公式的矛盾
第一个公式本身不包含价值量的改变。
货币转化为资本,必须根据商品交换的内在规律加以说明,商品价值在流通前已经规定好,流通中的等价交换的结果不可能使价值增加。但剩余价值的形成,从货币转化为资本,既不能用卖者高于价值出卖来说明,也不能用买者低于商品价值购买商品来说明。因为一方的剩余价值,是另一方的不足价值;一方的增加,是另一方的减少。一个国家的资本家阶级是不可能靠欺骗自己来发家致富的。
流通或商品交换不创造价值,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剩余价值的形成必然有某种在流通中看不见的情况发生在流通的背后。
劳动力的买和卖
货币本身作为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只是实现它所购买或所支付的商品的价格,而它如果停滞在自己原来的形式上,他的价值量就凝固不变。
在流通的第二个行为,即商品的再度出卖上不可能发生这种变化,因为这一行为只是商品从自然形式再转化为货币形式。因此必定发生在第一个行为,G-W中所购买的商品上,但不是发生在这种商品的价值上,因为互相交换的是等价物,商品是按它的价值支付的。因此这种变化只能从商品的使用价值本身,即商品的使用上产生。
使用价值本身具有成为价值源泉的特殊属性,因此,它的实际使用本身就是劳动的物化,从而是价值的创造。货币所有者在市场上找到了这种特殊商品,这就是劳动能力或劳动力。
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有了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绝不意味着就具备了资本存在的历史条件。只有当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所有者在市场上找到出卖自己劳动力的自由工人时,资本才能产生。
工人是自由人,可以支配自己的劳动力当作自己的商品来出售;除了自己的劳动力外,他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需的东西。
劳动力并非生来就是商品。劳动力买卖关系不是自然史上的关系,也不是一切时代共有的社会关系,而是历史发展的结果。资本一出现,就标志着社会生产过程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劳动力同商品一样有其价值,它的价值由生产从而再生产这种特殊物品所必需的劳动时间决定的。没有一定量的生活资料,拥有劳动力的人就没命了。因此,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可转化为生产这些生活资料所需要的时间。或者说,劳动力的价值,就是维持劳动力所有者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与其他商品不同,劳动力的价值规定包含着一个历史和道德的因素。在一定的时间和国家,必要生活资料的平均范围是一定的。劳动力的价值也随着生活资料的价值即生产这些生活资料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劳动者和资本家,分别以劳动力的卖者和买者的身份发生关系。
看似这种关系是自由平等的,但双方一旦离开这个流通领域或商品交换领域,这种自由、平等的虚伪性就暴露无余。劳动力的购买者摇身一变,成了资本家,昂首前行。劳动力的卖者,则成了他的工人,跟随在其后。资本家笑容满面,雄心勃勃,而工人战战兢兢,畏缩不前,就像在市场上卖掉了自己的皮一样,他的前途只有一个,就是让人家来鞣。
- 标题: 《资本论》第二章货币和商品流通 读书笔记
- 作者: 邱海梦旌
- 创建于 : 2024-12-10 22:22:00
- 更新于 : 2024-12-10 22:23:51
- 链接: https://blog.invictusqiu.top/2024/12/10/OnCapital_02/
- 版权声明: 本文章采用 CC BY-NC-SA 4.0 进行许可。